TalkingData CEO崔晓波:移动互联网让数据变成可能

11月21日,以“新巨头·新生态”为主题的“WeMedia2015中国自媒体年会”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盛大召开。数十位行业领袖、国内知名自媒体、跨界明星齐聚于此,共同见证互联网新巨头诞生,展望新生态新景象。第三方数据公司TalkingData CEO崔晓波接受了Bianews的专访。

TalkingData CEO崔晓波:移动互联网让数据变成可能

用数据说话

崔晓波表示,公司创业初期即定下的愿景,是用数据说话。未来的企业会用数据说话,而不是一拍脑袋就做决定。中国的企业慢慢会走向科学,会通过数据然后依靠数据做决策,讨论问题要用数据说话。TalkingData希望用数据帮助企业,改变企业做决定的方式,这是其在2-3年之内主要的核心目标。

移动互联网让数据变成可能

崔晓波认为,数据有可能发挥更大作用的,是给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服务,互联网的出现让数据成为了可能,因为从前互联网没有办法证明这是一个人,也没有更深的数据,也不知道你的情景,不知道你的位置。移动互联网的出现,让获取这些数据成为可能。

用数据更重要是优化

对于大数据,崔晓波认为仍在摸索。

在一个行业里面找到一些规律,大数据商业模式验证,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。有些人以为,有了很大的数据量,找了很简单的场景用一下就有商业模型了,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或者产生增量,其实是不可能的。

根据经验,包括在银行、保险、地产、规划等领域,用数据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验证,而且需要懂数据和懂业务人长期在一起工作,结合业务流程,慢慢发现规律,经过闭环的验证,才能找到数据在这个行业中怎么用是有效的。

所以,其实用数据的时候看的更多不是效果,用数据更重要是优化。什么是优化?第一能找到规律,一次比一次做得好,最终能达到一个临界点。

以下是专访摘要:

Bianews:TalkingData具体业务模式和国内同类有什么区别,特点在哪里?

崔晓波:其实区别蛮大的,首先现在独立的友盟已经不存在了,因为它被阿里收购了。所以从业务角度看,我们更愿意把它看成可能是TalkingData和BAT的模式有什么不同,这是第一。第二,就是说从我们本身的营利模式上看,确实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企业可以对比,其实不只是国内包括国外也没有,我简单介绍这两点。

第一,因为TalkingData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数据公司,我们没有任何的战略投资,也不隶属于BAT。所以我们所有的数据,包括数据报告,以及对市场的分析,完全是公立客观的角度。包括我们产出的数据报告或者分析,其实被大量的基金、公司、媒体所采用。

举个例子,比如说在美国二级市场里面,像可能这些主流的像老虎、银狐等等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客户,因为他们采取我们数据观点,包括我们数据报告,对二级市场进行操作。因为任何的这种上市公司,或者是战略性的公司的话,他不会用他们数据,这是第一点。

第二层业务模型看,其实你刚才说这个,走入广告模式,他通过搜集数据希望构筑广告网络形成业主收入。这个其实我们一直没有考虑往这方面走,因为TalkingData我们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数据公司,我们理念就是从数据本身产生收入和收益。

目前我们业务单元的话分为几块儿:第一块,给移动互联网提供服务;第二块,给企业提供各种数据更新服务,现在我们主要是从企业这边来的,我们在中国所有的银行都有我们的客户,从我们第一批的客户平安、招行、银联,券商里面的太康包括国泰君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客户。后来我们行业扩的比较开了,从零售汽车、开销、地产,基本上我们都有很多行业客户,这是我们目前情况。

Bianews:消费模式还是数据报告之类

崔晓波:不是,我们有统计分析工具,像数据管理平台,像市场营销检测的工具。这个工具分为SAS服务和企业安装版本,类似于软件的服务模式。在中间我们会有一些数据服务,我们会对许多数据进行处理加工,把标签做一个人物画像,和数据直接结果输出给企业。

第三块,我们协助企业做跨界营销的工作,这是我们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。

Bianews:咱们这边对刷数据有没有一些防范措施?

崔晓波:其实《知乎》上的文章我们当时也看了,有一些客户确实举报过来,因为音频软件基本上是我们的客户。我们这个由根据他的线索验证和排查一遍。其实我们是不被刷的,因为我们在教研和防作弊机制上做的比较周密,不是那么简单通过判断的参数确定他是不活跃的。

因为我们本身有很多广告监测业务,其实它的原理是类似的。很多公司为了骗取点击包括激活,赢取更高的广告收入。本身在广告业务里面就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手法出来。但是我们在产品里面,我们和友商不同的地方,这是第一。

第二,我们还是一个中立公司,所谓的裁判员,裁判员掌握一个规则就是公平和度的问题,你过度防范也是对整个行业是有害的。所以在广告业务里面,比如说广告主媒体他们两个是矛盾的,你是一个平衡点。坦率说现在广告里面,如果把罚值定得很高的话。

业务本身是没有任何影响的,因为像我们这种数据服务黏度是非常高的,客户其实一旦用了你,一般不会换,他没有理由去更换,因为他有很多历史数据,包括反应他的业务状况。因为我们产品是要嵌在他应用里面的,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。因为他本身嵌的时候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验证,确保你公司品牌,包括你们不会做其他的事情等等。因为TalkingData现在是市场上唯一能提供体量服务的公司,所以他们也没得选。

Bianews:其他数据分析无法做出检测吗?

崔晓波:因为做数据企业,其实它有几块。第一,他品牌特别重要,像大的互联网公司360、网易都用我们的产品,他们的核心产品也嵌入我们的软件。你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一个未知名公司产品出来,他敢用吗?第二个,我们产品用户基本上银行都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,我们的安全包括数据的保证,实际上是经过验证的,这是我们绝大部分客户这方面顾虑反倒比较小。其实我们看到我们客户量是增加了不少,并没有说受到影响。

Bianews: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是怎样定的?

崔晓波:其实我们公司愿景的话,我们创业的时候定好了,有两句话。TalkingData由来,我们觉得未来的企业会用数据说话,不是像以前中国企业,基本上做决定的时候可能是拍脑袋,而且很多企业家是比较自豪的拍脑袋。我们认为中国的企业慢慢会走向科学,它会通过数据然后依靠数据做决策,像亚马逊,所有人不管你官级大小,你讨论问题要用数据说话。

所以我们觉得未来会有大量中国企业会往这方向走,我们第一个希望用数据帮助企业,改变企业做决定的方式,依然是我们在2-3年之内主要的核心目标,我们聚焦于各个行业的,包括传统的,包括新兴的企业,去提供专业的数据服务,让他们用数据说话。

远期看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很好的了解自身和环境,其实移动设备的出现,从我们角度看它是一个传感器的集合。大家对移动设备认知比较浅,实际上现在移动设备里面存在了大量的传感器,包括温度、湿度、光线、气压等,非常反应环境的状态。比如说你所处的环境是否是健康的,你所处的情景,这是我们未来一个方向,我们觉得我们会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环境。

Bianews:您认为数据生态,对互联网有怎样的影响?

崔晓波:相对来说,互联网企业实际上是用数据用的比较多,用的比较好的企业了。但是坦率说,如果是从生意包括从价值来看,其实互联网企业很小。

我给你举一个例子,互联网里面它的能够称为规模性营收只有三个业务模型。

第一个是游戏,今年是1300-1400亿之间,包括端游包括夜游加上手游。广告大概今年是1500亿左右算上百度所有的,电商就是几千亿,加起来是大几千亿市场。传统市场里面比如说房地产号称7万亿,金融号称几十万亿,其实收入体量是没有办法跟所谓传统行业去比的。

从我们这个角度去看,我们觉得数据更有可能发挥更大作用的,是给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服务,互联网出现真的让数据成为了可能,因为以前互联网没有办法证明这是一个人,也没有更深的数据,也不知道你的情景,也不知道你的位置。

举一个例子,我们前一段跟城市规划一个部门做研究,针对北京市。我们意外发现他们的算法包括模型是非常完备的,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算法,比如说到廊坊、燕郊地区,人群的迁移程度,每天他从哪儿上班,从哪儿过来,通行方式是什么,是坐车坐地铁还是什么,以前模型很完善的,但是从来没有数据。比如说我们要把行政区域重新划,包括要把一些机构迁出去的话,他是没有依据的。但是现在有了TalkingData这样的企业,让规划变得有可能,这是一方面。

此外在交通,这些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,在房地产、金融、零售这些行业都得到了应用。从我们角度看,现在移动互联网更多像一个数据,这个数据基本上会被用在传统行业,这是我们对数据业务的理解。

Bianews:现在大数据被谈到非常频繁,究竟能解决怎样的痛点?

崔晓波:我觉得大家还是在摸索,首先是在一个行业里面找到一些规律,大数据商业模式验证,是一个非常非常长期的过程。有些人就以为,有了很大的数据量,就找了很简单的场景用一下就有商业模型了,或者帮助企业降低成本,或者产生增量,其实是不可能的。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,包括在银行、保险、地产、规划等等这些领域,我们发现用数据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验证,而且需要懂数据和懂业务人长期在一起工作,结合业务流程,慢慢发现规律,经过闭环的验证,你才能找到数据在这个行业中怎么用,怎么用是有效的。

所以我们有一句话,其实用数据的时候看的更多不是效果,用数据更重要是优化。什么是优化?第一你能找到规律,一次比一次做得好,最终你能达到一个临界点,企业认为用数据就能改变他的业务模型。

Bianews:您对于大数据行业发展前景是怎么看待的呢?

崔晓波:国内公司从技术角度切入,我们TalkingData不太一样。我们从来不说我们产品功能多强,计算效率多高多稳定。我们到客户那边,我们就说这个数据能帮到你业务上,这个可能跟绝大部分企业是不一样的。创业公司更多是在往技术提供商这个方向走。其实坦率说这条是不通的。

为什么?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底下是不通的,15年前,我们面临到那个企业状况,实际上他是建设高峰,每一个企业甚至能拿出上亿资金做一个ID系统,我买这个技术,数据技术,也买数据库等等。但是现在不是了,各个行业压力是很大的,他本身觉得技术是负担。

举一个例子,现在去很多银行的话,他们头疼的是我们也有扩融,他算我成本我们业务赚钱的。我再扩一次融,我的刷卡效益小于我的成本了,你跟他们讲这些他们不爱听的,说这个技术多好多好。但如果你真的说,我方案是可以多帮你赚钱的情况就不一样了。整个传统行业都在做转型和变革,所以我们觉得还是要往这方面走。

本文采用「CC BY-SA 4.0 CN」协议转载自互联网、仅供学习交流,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作品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给「我们」留言处理。

(0)
上一篇 2015-11-29 20:58
下一篇 2015-11-30 10:22

相关文章

关注我们
关注我们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